🔺 山窗螢發光
螢火蟲的成蟲和幼蟲的外表相差很多,不同螢火蟲外型也有很大的差別。
螢火蟲一生中的四個型態皆會發光,不同螢火蟲所發出的光也不同,有些為黃綠色光、橘黃色、有些則是淡綠色。螢火蟲的發光原理是由多種離子和酵素產生化學反應後發出冷光。
幼蟲長得像外星生物,共有十二節體節,六隻腳,尾部米白色的發光器及內縮的頭部。分為陸生、水生兩種,皆以蝸牛和螺類為食物。
成蟲則是在頭部前端有一對觸鬚及前胸背板下的眼睛,口器蛻化並只吸食露水及花蜜。前胸背板後是翅鞘,裡頭有薄薄的翅膀,底下是牠的身體及發光器。
大部分成蟲皆會發亮,所以身體尾端有發光器;成蟲發亮的原因是為了吸引異性繁衍下一代,幼蟲則是驅敵示威。
螢火蟲屬於鞘翅目(Coleoptera)螢科(Lampyridae),除了南北極洲及寒帶地區外,螢科在各大洲皆有分布。該科裡幾乎都能發光,通常具有發光器的甲蟲,就會被稱為螢火蟲。牠們前胸背板發達而覆蓋頭部的一部分,此外牠們的翅鞘上具有縱向紋路的。其幼蟲屬於肉食性,以蝸牛、蛞蝓、蚯蚓等軟體動物為食。成蟲期口器退化,只吸食花蜜與露水維持生命,其餘時間都花在尋找配偶為主。大部分螢火蟲的種類發光頻率都有些微差異。
🔺 上圖為山窗螢幼蟲
🔺 上圖為端黑螢展翅
幼蟲會依蝸牛行走時留下的黏液及氣味,使用感知器官追蹤並追趕蝸牛,當幼蟲到蝸牛時會立即以大惡攻擊蝸牛同時注入麻醉液。蝸牛雖在攻擊當下會因為疼痛而縮入殼內但不久後便會因為麻醉液生肖漸漸癱瘓麻痺,較小的蝸牛相對容易奏效不過若是大意點的就需要多咬4~7次才行。接著幼蟲會在遭麻痺的蝸牛上注入一種消化液使其變成易取食的肉液,之後便可以大快朵頤了!
本屬雌雄蟲的外形相似,均有完整的翅鞘及內翅,觸角為絲狀,外形和熠螢屬的種類很相似。由於成蟲翅鞘的左、右翅緣,各有一道縱向隆脈,和熠螢屬不同,因此稱為脈翅螢。
其他
短角窗螢屬 - 本屬在外觀上與窗螢屬無太大區別,主要是觸角較短,而這也是他的命名由來。本屬雌雄蟲均為夜行性也均會發光,幼蟲陸生。
垂鬚螢屬 - 雄蟲有完整翅,觸角為類似羽毛的櫛齒狀與櫛角螢有別,雌蟲外型為蠕蟲狀。雌、雄均為夜行性,雄蟲會趨光,無明顯發光器,但偶爾會發出微弱的兩點光。而雌蟲除尾部能發出明顯兩點光之外,全身亦發出淡綠色螢光。
水螢屬 - 雄蟲與雌蟲均有飛行能力,均為夜行性,也均會發光。構造上前胸背板並無完全蓋過眼部,雄蟲發二節光,雌蟲則發一節光。幼蟲為水生,有呼吸管,且會上岸化蛹。
螢火蟲大多為一年一世代,其中成蟲期最短,幼蟲期最長。 牠們的生命歷程裡包括了卵(約20天)、幼蟲(約半年至一年)、蛹(約一周左右)及成蟲(約十天左右)四個階段。右圖是六寮古道三大物種的生命周期表。